來源:中國化妝品網 時間:2013-02-27
2012年底的兩部大片《1942》及《王的盛宴》,正如火如荼地在國內上映?!安家鲁燥垺迸c“權貴生存”共現,一個是七八十年前的災與戰,一個是秦末漢初時期的罪與罰;影片《一九四二》真知灼見地展現了難民們如何“活下去”的問題。而影片《王的盛宴》從根本上來說,也是一個發生在古代“生存者的游戲”,每一個階級層次的人都會遭遇到生離死別的大問題。
反觀2012年及未來兩至三年國內行業大氣象,中國日化行業發展至今遇到了最冷酷的環境,行業的品牌商們也正面了著“生存”的困境。雖然行業環境給品牌商帶來的沖擊沒有兩部電影中的劇情那么殘酷,但對于行業來說也已經是“退與戰”的游戲了。
影片《一九四二》因饑餓而逃亡——而國內日化行業,從流通到終端,從線下到線上,從坐商到行商,從品類到品項,從省代到地代,從單店到連鎖,看似是行業內市場經濟下的必然產物,實質就像影片《一九四二》中災民集體大逃亡的一次方向不明確的遷移,都是由于競爭激烈吃不“飽”,從而“逃”離了固有模式,進而產生出來的行業現狀。
影片《一九四二》中由于天災和當時政府的貪腐,及日本人的侵略,使得河南老百姓流離失所,背井離鄉,逃難的路上,違反倫理道德的事情時有發生,真是慘不忍睹;而行業里由于大環境所致,行業監管力度的缺失,國際品牌的渠道下沉,致使本行業各品牌商為了生存,出現了違禁成分的添加,導致惡性競爭,對本行業及消費者產生的負面影響深遠。行業里邊曾經“輝煌”一時的洗護品牌“X芳”、“X影”、“X雪”經過了一系列風雨后,目前也是“退”的很快,特別是“X雪”經過了十多年的發展,在2012年這個“世界末日年”里,更是雪上加霜!因為它們在“退”的過程中,沒有以退為進找方法或是方法不當。這些企業的老板就像當時的政府部門的高官,雖然也想拯救自己的企業和品牌,但是無奈自身的“能量”有限,也只能夠做到曾經輝煌成績的“上線”了,比如“X雪”的老板在行業了解他的人都說他是個“好人”,但是此老板在用人上卻是“好”過頭了,在高層的用人方面屢屢失算,屢屢受挫,進而又說自己上了當,受了騙。外邊人都感嘆,為之鳴不平,但正如俗話所說:可憐之人,自有可恨之處。
影片《一九四二》中由張國立飾演的“老東家”在逃亡的過程中意識到只是一味地漫無目的的逃跑,可還是看不到希望,看不到未來,倒不如“以退為進”,另謀生路;從經濟學的角度出發,當企業面臨困境的時候,只有謀求轉型與創新,才是重生和發展的不二法則。國內化妝品行業里邊也不乏轉型成功者,比如“丹姿”推出“水密碼”,有洗滌成功轉型洗護。雖然各種原因都有,但是與企業決策者的高瞻遠矚、與時具進是分不開的。
在此衷心奉勸那些還在“退”的品牌企業主們,請擦亮你們的雙眼,深入到終端銷售一線,多多聽一聽代理商、終端店、消費者的心聲,從企業用人開始,多多思考產品結構、媒體宣傳、渠道銷售、維護培訓等諸多方面。從多個角度出發,審時度勢,方可蓬勃發展、生機勃勃!
影片《王的盛宴》因吃飽去戰爭——而另一種現象是國內化妝品品牌商的主品牌在業內做的似乎“飽”了之后,就開始琢磨怎樣再來一次“突破”,而這種突破不是原有品牌的升級,而是再創造出來個新品牌搶占市場。按照價值鏈理論,越接近客戶的企業越有影響力。所以,突破的第一選擇是往最終用戶品牌上發展,即“控制市場”。但平心而論,真正在化妝品某個領域能夠達到“控制市場”的品牌還沒有出現,所以,再用“造一個新品牌”的模式來尋求突破,最終成功的并不多。究其原因,就是“吃飽了撐”的!并沒有分析主品牌之所以在業內同類品牌中銷量看上去還算不錯,但是在市場上的真正位置是什么?可以從以下幾點進行分析:第一,主品牌在同類競品中銷量回款所占比重。第二,同類競品主要現狀如何。第三,本企業生產資源、人力資源、財力資源如何。第四,企業老板自身戰略規劃如何。第五,主品牌在產品結構、市場宣傳、渠道建設、維護培訓上還有沒有進一步提升和挖掘的空間,空間有多大。第六,行業環境現狀和未來趨勢將如何??傊?,要仔細分析你的品牌在同行業中是否達到“控制市場”的地位了。只有仔細分析以上的幾個方面才可以做出是在原有品牌上升級,還是開發新產品上市。
目前國內化妝品市場,即使是本品類中的佼佼者,在以上幾個方面還是有很大的市場空間可以挖掘,而一味地出新品并不是一個企業發展壯大的必須途經。況且在中國化妝品市場如此廣大,又如此混亂的時候要想達到真正的“控制市場”實屬不易。別的不說,就說國產的彩妝企業,排在前幾位的幾乎都出了第二個,甚至第三個品牌??ㄗ颂m公司最早推出凱芙蘭——但不論是這個牌子的彩妝,還是護膚品在目前國內市場的表現并不盡如人意,后來又推出的蓮蔻,也早就灰飛煙滅了;巧迪公司推出的尚惠及茹妝,跟主品牌銷量回款比較也是大行徑庭,而受影響的主品牌回款和市場地位反倒被卡姿蘭彩妝拉的更遠了,與后來追上的瑪麗黛佳彩妝的距離也越來越近了;萬邦集團的幾個彩妝,主品牌藍瑟經過多年的沉淀和整合,今年才算有所真正的提升,而其它兩個做終端的品牌早已半死不活了?!敖洕兄芷?,技術會進步”,這是技術變革發展的客觀規律。只有技術才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之一,再看瑪麗黛佳彩妝,在2007年正式進入市場到現在依然早已擠入國產彩妝前三甲,睫毛膏的技術始終是其核心競爭力。該品牌老板并沒有再推出另一個新的品牌,而仍然在一如既往地通過產品、宣傳、渠道及人員等諸多方面不斷改進、升級來調整市場思路和模式,不斷在自身品牌文化和品牌差異化上孜孜不倦。以至于在品牌文化建設的多方面早已把國內目前還在同一個檔次的彩妝品牌越拉越遠!
總之,國內化妝品企業多是生產型的企業,這就導致了所付諸的產品在技術含量方面并不高,中國各家化妝品企業的總體位置處于世界同行業波動曲線的底端。包括化妝品行業在內的國內企業,先是依靠強勁的出口需求謀求增長,進而是強勁的國內需求增長,然后是強勁的四萬億投資拉動。每一波都帶來市場規模的擴張,企業只需要解決大量生產問題,就能帶來增長和繁榮的局面。然而,時下經濟形勢逆轉,單就國內化妝品行業來說,要扭轉這種困局,必須尋求向波動曲線的兩端發展——這是行業尋求優勢差異化、核心競爭力的關鍵環節。最后,用諸位耳熟能詳的話:思路決定出路,有時候選擇比努力更重要!